第三期悦读活动 学会提问 总结精华互动(上)

  • 内容
  • 评论
  • 相关

xuehuitiwen

第三期悦读活动是阅读《学会提问》一书,在活动开展期间,不少参与的朋友反应,阅读过程中很难理解。其实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第一次阅读的朋友更是,书中描述的是思维工具,也就是方法论,系统性的东西。在我们的行为习惯中,思维的改变是来得最慢,也是最难。要在初次阅读就能够理解批判性思维,确实是非常有挑战性。在活动中我们也多次分享通过小处着手,逐步吸收,尝试实践的方式来吸收它。批判性思维的吸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是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步应用来点点吸收和理解。
悦读活动开展最后活动的总结中,也有不少网友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颇丰,下面摘抄了部分内容,同时我也试着与他们的互动分享,从他们的总结中,分享一些我的收获。

一、@阿栗

  1. 用自己的思维去看待世界。
  2. 从第一章开始看到2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海绵式和淘金式的。就开始被作者吸引。我就是海绵式的思维。因为自己的经历发现。现在的知识太多了,电视,网络,手机等等,自己经常被各种杂乱的信息所吸引,可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大多数就是了解而已,谈谈自己的看法也说不出来,只是记得某某专家或者媒体的观点,以为是自己的观点。每每看到一篇好的文章都觉得作者的观点很有道理,可到底对不对就不知道了。但其实我觉得海绵式的思维还是有用的。多吸收信息还是好的。只是自己还没有掌握主动的方法来管理信息。以前上学的时候也不是一个会提问题的好学生。总是怕自己提的问题太简单。写文章的时候也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其实自己真的一直没有什么看法。总是觉得这个人说的有道理,那个人说的也有道理。从小都不能坚定自己的立场。我总是想成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例如看新闻或者一件事能够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结论来。这需要一些逻辑思维来帮忙。看这本书正好能解决我很多问题。当继续往下看的时候发现,理解越来越困难。要不断地思考,还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纯理性的书啊,总之很是艰难。
  3. 书中一步步的带领着我们学习如何进行思考,如何培养看问题的方法。记得以前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的时候,就知道看问题要多角度,社会,个人的价值观,统计,环境影响等等。书中都有涉及。他教会了我不要迷信权威。不被媒体绑架。学会独立思考。记得《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曾说过:语言并不是一个表达思想的好工具(类似的意思)他说因为语言存在多义性和感情色彩,想想小明的汉语题吧。。在这本书中也都涉及到了。

包括怎样找出对方的漏洞,怎么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如果学的好再加以练习没准还能成为辩论高手谁知道呢。。

书中包含了大量的练习,这本书真的不是一次就能读完的。虽然很多书我都读了好几遍。

但这本书绝对是值得反复读的,随着自己的成长每一次都会有收获的。

@watson
总结中提到这句“语言并不是一个表达思想的好工具”。这句话总结非常好,阿栗也是总结自《如何阅读一本书》,据此也可以了解他读这本书是很细,很有心得,看来要找机会让他分享下。我翻看了下书中提到的内容,
“对于语言理解采取两个步骤:第一,处理语言的问题;第二,超越语言,处理语言背后的思想涵义。在论说性的作品中,惟一要做的事就是善用语言。 ”摘自《如何阅读一本书》
语言和文字表达主要是都是为了描述作者的思想,因为思想是抽象的,表达起来就需要借助其他工具。但是文字本身又存在多义性,在阅读时理解内容就要多了解作者表达的前后文内容。这样才能相对相面的了解清楚表达的意思。而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具体的方法,去协助我们理解作者在文字背后想表达的思想,这些才是最为关键的东西。舞蹈、绘画、行为艺术、音乐为什么可以无国界的传播和流传呢?正是它没有依赖具体的文字和语言来作为载体。(歌词除外啊)

 

二、@如善从流

学会提问——学会主动参与式的思维
在一开始大家一起来读这本书的时候,都说书名很奇怪,没怎么介绍怎么提问啊,一直都在讲批判性思维,对于这点我的理解是批判性思维可以拓宽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书中介绍的具体的方法则在告诉我们在面对“觉得对方不对但又不知道哪里不对的时候”该注意哪些可能有问题的观点和表达,我们应该针对这些部分提出质疑,提出问题。
以下我在第一遍读此书的时候提出的两个问题,第二遍再度此书我是带着这两个问题去读的,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我似乎也从书中找到些回答。

Q: 1.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开放思维,那么有没有什么理论是比较”真理性“不需理论的?

2.我们怎么才知道自己在比较的时候留下的结论就是“合适”的呢?

A: 1.答案是肯定的。起码是存在不具争议性的问题,那就是知识。

2.书的最后一章的标题是——什么结论可能合理。相同的证据由于个体差异也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而在证据前加上不同的“如果……”就会有很多的结论,因此仅仅谈论结论的合适性就陷入二元思维,批判性思维是用逻辑的方式,帮助我们寻找已知事实和逻辑对应的更多的结论。即是中不断拓宽和丰富的过程。

  • 自我总结书中主要的三个方面:
  1. 看问题的角度。从第二章到第十三章,对推理的内容及整个推理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做了阐述。面对你质疑的问题,要先能分解对方信息中的潜藏错误,才可能找到对的方向。除此之外,在十三章中,论据中的各种假设及个人解读的原因,造成多个结论的观点,正说明我们看问题的角度直接影响我们的推论,不断的拓宽思维面,有利于更清楚的看待问题。
  2. 更客观的分析。批判性思维的前提是开放性,要求面对争议性问题的时候,能够将自我观点的感情摒除,将自我观点和外来观点放在一起客观比较,并能够开放性的选择更加合适的结论。
  3. 科学的辨别方法。要科学的比较需要两个方面:知识和方法。知识靠海绵式思维进行学习,方法就需要使用批判式的思维方式。当然还需要开放的心态。我的理解这个过程是:学习知识——遇到问题——运用批判性思维——拓展问题——寻求相关知识——根据各种假设得出相应的结论。

虽然已经读了两遍,但是每次读都有新感受,包括在写本文的时候。批判性思维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在路上”的思维,它的拓展性能让你在提问中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拓展。就像上次YY分享中有位朋友说到的一样,这本书适合慢慢的读,边读边实践,妄图通过几次阅读就全盘掌握是徒劳。

@watson
1、看问题的角度
每一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知识背景,接受着不同的文化熏陶,自然而然的对待同一个问题,切入的角度必然存在出入的情况,理解事物必然存在区别。正因为此而阅读者之间就产生了丰富思想的交流。在切入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自身思维的局限性。所以如何拓宽思维就显得很重要了。

2、更客观的分析
不同的阅读材料,对于我们的情绪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何来控制自身主观情绪的判断。更加客观的来分析问题呢。关键一点:对事不对人。在YY分享中虎鲸也提到了这个问题。

3、科学的辨别方法
科学的辨别方式,可以通过书中提到的提到的具体方法来甄别。你的理解过程梳理得很棒,但它不一定时固定的,随着你的知识积累,它也会逐步的完善和健全。

这个三个收获很棒,我也这对你的三点收获,整理了我的理解。双赢啊。感谢您的分享让我获益。

 

 

三、@alice

(1)再次尝试用一句简短的语言来描述整本书的内容。

这本书系统的阐述了如何建立批判性思维的框架

(2)找出你认为本书中最重要的章节,为什么重要?和整本书有什么关系?(可以参考目录选择,描述的时候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对我来说,最重要的章节是第七章,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

因为这本书的其他部分以前在其他方面的书籍中或多或少都有涉猎。比如对证据的评价,比如歧义,比如统计数据和竞争性原因。在这本书中,以批判性思维的框架为中心,这本书系统的进行了论述,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如何去做?讲的比较系统,也比较全面,确实是像简介中所讲的是一本批判性思维不错的入门书籍。而第七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则是我觉得我在这本书中收获最大的部分。

第七章:常见的谬误,让我看到了自己思维中的局限性。比如完美、滑坡理论。这些都是我经常在思考问题中犯的毛病。而我也常常因为这些谬误在思考中陷入误区和困境。以后当我再次面对问题和困境时,我想通过这一章的内容,可以帮助我走出一些误区,帮助我面对当下问题,更深入的思考,或者说帮助我做个选择。

而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则是帮助我打开了思路,以前自己考虑问题的方式较为简单,而当我发现可以存在多种结论的时候,心中确实有一种开阔、解放的感觉。然后是做选择,当以一种过程、发展、层次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的时候,选择也变得不像以前那样难以做出。其次也在思考,一种比较真实的世界观。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真实的情况其实往往是复杂的。如果是这样,我对选择的期待是值得反思的。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可以帮助自己了解丰富、真实而多面的自己。

批判性思维其实就是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为什么需要这个能力,其实是当我们面对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时,我们能够应对,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是作者希望读者通过学习后,学到的能力。以这个出发点再去看整本书,可以帮助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理解批判性思维。这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服务的目标就是为了让自己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更好的面对这个万千世界。

(3)概述下作者最重要的三个方法;

换位:尝试用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可以尝试从反对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也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比如证据、比如歧义、比如价值观冲突)当可以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会更深刻,也比较全面

深入到位,层层推进:探索问题,带着问题倾听,why,how。就像侦探片一样,层层剖析,层层推进,淘金一样,层层筛选。

焦点集中:在批判性思考的过程中是需要有一个焦点。也就是对问题,需要定位中心和关键,这个问题和我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的论证是否能说服我。

@watson
“批判性思维其实就是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为什么需要这个能力,其实是当我们面对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时,我们能够应对,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 ” 这段很棒,就我自己对于批判性思维的理解来说,它能训练我的思维,一套套的方法论,能够协助我去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力。

总结中整理的三个方法:
1、换位;
这个方法,我在组织悦读活动就常常使用,为了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的阅读收获,我也会以参加活动角色去思考。

2、深入到位,层层推进;
这个部分就需要逻辑能力的演绎。(“基本演绎”)

3、焦点集中
找到关键的问题后,具体分析。到了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也是书中描述的一个重点。

 

四、@乐乐

  1. 本书主要讲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及为什么要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及教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批判性思维。
  2. 我认为本书中最重要的章节就是第一章.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3. 作者最重要的三个方法是:如何让对话一直进行下去的方法;接受别人相反的意见;淘金式思维

对我来书,阅读完本书最重要的收获,就是看其他书不觉得吃力了,说实话,如果不是参加本次阅读,我估计是不会买这样一本书来读,也不会借这样一本书来看的,毕竟,这本书阅读起来是有点难度的,还有就是要带着思考去阅读。不象一般的书,有故事情节,比较能很容易让人读下去。

看着本书,就好象又回到学生时代,写议论文,其实就包含这些要素,包括先要提出论点,然后要使用大量的充分的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以前就像写八股文似的,现在终于知道,这就是批判性思维。唉,真是对它又爱又恨。

我认为,带有批判性思维去工作,生活的人,会更清楚自己活着的目的是什么,可以少走弯路!因为,作为一个批判性思考问题的人的主要目标是寻求更好的结论,寻找更好的看法,做出更好的觉得。

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的主要价值观都是比较正面的:(1)自主性(2)好奇心(3)谦恭有礼(4)以理服人者逢之必敬

批判性思维可以用来:捍卫自己的观点,评价和修正自己的初始观点。由于看了本书,我清楚了我通常在使用第一种,就是使用弱势批判性思维,就是老师证明自己是对的,因为弱势批判性思维的最终目的就是抵制和驳倒那些与你意见不同的观点和论述。最终看到那些和你意见不同的人服服帖帖的甘心认输,实际上也就摧毁了批判性思维潜在的一面和不断发展进步的特征。我想到今天早上,我给我家孩子穿衣服,我会根据我的选择帮孩子挑选衣服,但孩子有自己的喜欢的款式,是不是容易脱(中午睡学校)。

还有一个我学到的就是,如何让对话一直进行下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生冲突的原因就是意见不合.如何让人明白你好学上进,此外,要让他们相信你的本意是好的.还要营造交流的友好气氛.

学会倾听,方法及其好处!其实,人为何长2只耳朵,1个嘴巴,就在于要少说话,多听别人讲.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看一本书,看一部电影,听一场讲座,会带着批判性思维去看,潜意识会去思考作者,导演或演讲者要表达或说明一个什么意思.它的论据充分吗,是否有更好的例子.而不是全盘接受全部内容.

还有一种有价值的证据就是个人观察.但是我们见到和听到的东西都是我们愿意听到和见到的东西,我们挑选和记住的那些经历的侧面都是和我们此前的经历和背景最相符最一致的那些侧面.人很奇怪,如你不想听到别人讲话,可能就会变得耳背.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看的好书!

@watson
整理的三个方法是:
1、如何让对话一直进行下去的方法;
2、接受别人相反的意见;
3、淘金式思维。
三个方法有着开放式的学习,选择性的吸收沟通中的精华。

四个价值观,让人树立起良好的价值观,在使用批判性思维的时候,也能够更加快速和准备的吸收作者的思想。这些价值观能加快你实现这些目标的步伐,而另一些价值观则没有这种效果。通过了解和欣赏批判性思考的人所拥有的主要价值观,你也就拥有了一些心智力量,用来提醒自己去重点关注那些和你的价值观取向不一致的人。从而在使用批判性思维的时候有一定选择性,也就是书中的淘金式思维,这里的定义是广义上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