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阅读

基于阅读的方法,在市面上已经有很多的优秀书籍可以供大家去摸索学习,在此总结的看法,仅供参考。其中的建议更多都是基于组织悦读活动一来的一些经验汇总,针对更多的是个人成长主题的书籍进行总结。这篇指南参考更多是汇集前人的阅读经验,以及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梳理的一些方法,提供给大家在实际阅读中带来一点帮助。

 

*************文章分割线************

标题:如何去改善阅读的方式

正文:

读书是一种自我探索,与沉默作者进行深度的交流。
读书并没有一套具体有效,同时又能通用的方法去套用阅读每一本书。它需要一个不断的阅读去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并与其产生更多的关联关系,从而能够深化已有的知识点。

1、选书

  其实选书这个部分粗粗一看没啥好说,拿来就看嘛。何必挑选呢?既然出版社能够发行自然有他的道理。话虽如此,我们先排除这本书的好坏与否。先看自己的情况,每个年龄阶段都会积累不一样的知识面,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判断逻辑。如果阅读的书籍太简单,对现有的知识可能不会有太带的帮助。太难的话,也属于在浪费时间在阅读,得不偿失。
在提升自我成长方面的书籍,我们建议选书的方式是:

1.1、选择经典好书

因为经典是经过时间的考证,也是经过了无数人的公认。选择这类书籍总会有让你收获地方,自我成长领域就有这很多这些优秀的著作。在逐渐养成了自己的读书习惯之后,心智能力上面有了认知上的提升,阅读不要仅仅限制在自我成长类型的书籍,也需要多看看各种类型的名著,俗话说开卷有益,优美的文学作品也能够滋润我们的心灵,以达到一种营养均衡的提升自我。在《越读者》郝明义在书中提到,阅读也要何饮食一样,五谷杂粮都要有,均衡饮食。

1.2、参加主题读书

参加主题阅读形式的活动,活动中自然都会选择经典的好书作为阅读的对象,在选书方面已经选定好了,也会有人引领读书,在一些具体的方法上可以有一些参考学习,可以帮助到自己能够快速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参加读书会最重要的是有交流的环境,因为彼此都在阅读,每个人的认知都是不一样的,自然可以交换出不同的观点。

2、读书分类

关于分类可以有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领域去划分,也可以根据每个专业去划分。下面整理一个分类是关于在自我成长范围内容的部分参考:
2.1、效率工具类
2.2、批判思维类
2.3、行动管理类
2.4、心智提升类
2.5、提升悦读类
2.6、...

3、读书方法

读书没有什么具体高效的方法,前期还是要多看,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才是关键,然后在逐渐的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意味着每个人的阅读习惯都不会是完全一样,它存在个性化的情况。这里也只能提供一些参考方式。

3.1、提升注意力的方式

阅读的过程走神的情况,相信每个人都遇到过,甚至打瞌睡也会。当然并不是只有你这样,大部分人都会。一般情况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培养好读书方式的习惯,二是看错书籍了,并没有激发自己的兴趣。对应的解决方式就是第一用手指或者笔指向需要阅读的文字,然后跟随手指的移动逐步阅读问题,以提升阅读的注意力。第二当然是找到感兴趣的书籍,就像看小说一样,被书中的情节牢牢的吸引住。

3.2、带着问题去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比主动去获取知识更加有效了。这和吃东西一样,你想吃的食物和别人直接给你吃,感觉是完全不一样,你可以想想一个饥饿的宝宝何不想吃东西的宝宝面对食物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其次带着问题阅读的时候,在接近答案或者关键的地方,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去理解,这对于知识的消化是很有帮助的。解答问题能够提升我们的自我满足感。
这里又引申了另外一个问题,带着什么问题去读?下面列举一些参考问题:
(1)这本书属于什么类型?
(2)一句话来概括的话,要怎么描述这本书?
(3)那个章节最吸引你或者是你认为重要?作者对于章节是怎样的一个排序结构?
(4)它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要怎么去解决。

3.3、用批判的视角与作者讨论

在带着问题了解了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后,就可以带着批判的视角去交流了。只有对整个表达思想了有一个了解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批判性的思考,能够进一步的探索作者的思想。并不是所有书籍都适合用批判性的方式去阅读,针对思维类型、工具、系统等主题类的书籍。批判性思维能够提升我们的阅读思考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
(1)先找出作者描述的论题
(2)如何针对论坛进行展开描述
(3)列举了那些理由来证明。
(4)提供了那些数据化或者具体证明来说明
(5)它最后的结论是什么。

4、互动式读书学习

4.1、与作者进行互动

这里并不是要你去找到原文作者类进行对话,就算作者愿意,面对这么多读者都要这么做,也是不可能的。其实作者把需要表达的观点都已经在书中系统的描述了。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想象作者已经在你的身边指引你在阅读了,需要的是带着自己的问题,随着作者在书中的引导一步步去探索,通过文字的载体与作者需要表达的背后思想进行互动,从而能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表达的主题。

4.2、社群化的互动

与人交流读书想法,是一种知识叠加的效果。我有一个苹果和对方有一个雪梨,交换了后就所拥有的就会不同。但是想法和观点不一样,与人交换之后彼此都多了一份收获,它是一个递增的效果。社群的读书就能很好的带来这种效果,以多种不同的视角去理解原文,介于社群化的环境,彼此之间的阅读进度也能都形成一个督促的作用,在没有良好的阅读情况下是很有帮助。
参加社群的读书有多种方式:
(1)参加线上开展的读书活动
(2)在线上约三俩对同一本书感兴趣的网友一起阅读。
(3)线下与朋友们在第三场所(咖啡厅,公园,沙龙活动)一起聚会交流。

5、辅助阅读

  对于在阅读能力方面有待提升的人(本人也是如此),在阅读过程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尝试过一些方法,整理供大家来参考。例如在阅读遇到一些比较枯燥的书籍,或者理论性比较强的书籍,阅读起来过程中比较容易犯困。还有一种情况是随着自己的社会阅历增加之后,感知到阅读能力是需要提升或者改善,需要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如何来养成阅读习惯。诸如此类的问题网络可以找到很多的文章,结合自己的实践和观察,参考同类文章,这里梳理两个方面的建议供参考。

5.1、工具方面

  在阅读过程中容易走神分心,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跟着作者的思考走下去。那怎样才能算是跟着作者,想想看小说的经历,里面的剧情和情节都是很紧凑,例如:他知道她就在里面,轻轻的推开了房门,在手握着门手柄上,金属带来的一丝凉意让他冷静了一点,似乎在说不要紧张,于是调整好了身体的角度和推动的力度,再次推开了那紧张之门,突然... 。但是在读很多经典的书籍并没有那么紧凑的情节,能够把你紧扣其中,它们更多的是一两句话引起您的思考后,需要停下来思考,所以思路中断是常有的事情。如何通过一些工具和动作来提升阅读期间的注意力。
    辅助视线同步阅读。用手指点到阅读到的地方,随着阅读的移动手指的速度也跟进上来。我们在小学读书的时候,老师就教过这个方法,它能有效的提升注意力的集中,不会让思维轻易的跳开。因为大脑要控制你的手臂去和视线同步,间接也是一个增加了大脑负担以调用更多的资源,间接提高阅读的专注力。想起一句广告词叫做“哪里不会点哪里”,换言之这个方法就是“读到哪里点哪里”。不习惯用手指的话,可以用笔或者筷子,亦或是拿一个小木棍。女士用的发簪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工具。

5.2、养成阅读习惯

    把阅读习惯当做习惯来养成,在早期可以通过各种强制的方式让自己有一个惯性的阅读习惯。但是到了后期如果不能在阅读中找到乐趣或者找到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最后阅读的习惯还是会容易中断,所以这里要区分两个阶段来讨论。

(1)初期阶段

  找到一本以上的喜欢的书籍,可以是专业方面或者畅销书籍,经典著作之类,不建议使用小说、故事会之类。给自己设定每天读一部分,例如10页内容,不多也不少。或者每天就读15~25分钟,时间每天固定这么长。经过一个固定的周期可以是21天,这个时间段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确定。没有任何数据可以表示21天你就可以养成这个习惯了。但是它起码帮助您找到了每天做这个事情的一个惯性体验。还能告诉自己是可以做到这个事情,降低了对这个问题的人之难度。这个阶段的适当的强制自己是帮助重新认知阅读这个事情的难度性,日后要享受其中才会变得可能。(短期应付考试的高效阅读另当别论)

(2)进阶阶段

  需要多了解不同的阅读方法,读书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方式,所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就像一个橙子有很多吃法,可以打果汁,做沙拉,去皮之后大口吃,去皮之后一片片吃,也可以用面包夹着吃,还可以用更多的方式了吃,最后吃下去都可以让你吸收维生素C。不同的方式让你的对橙子的感受是不一样。提到进阶的阅读方式,总得提一下《如何阅读一本书》,免得说这个圣经级别的都不说一下,太不“专业”了。事实上本人也是很不专业,这个是要承认。仅仅是分享个人的看法。而这本书里面的方式更多的篇幅是在讲“一本重要”的书籍如何进一步的吸收和消化它,能够用这样的方式来阅读的书籍,这一定是对您个人很重要的书籍了。当然它们的总体数量也不会是很多的。但是大部分书籍的阅读过程是不用如此对待,更多的是用不同的方式来吸取里面的营养。就像我们饮食一样,丰富的“大餐”总不会经常都有,吃上了咱们也要知道如何来享受其中,例如西餐里面的前中后流程,中餐里面的宴席围餐礼仪。但日常中更多的是家常便饭,要有不同的方式来面对一日三餐。阅读方法也是如此,能熟悉多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在阅读的过程中玩出自己乐趣的“花样”。

6、备注说明

上文中提到的相关书籍,下面列举供参考:
《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J. 艾德勒  豆瓣介绍
《越读者》郝明义 豆瓣介绍
《快速阅读》克里斯蒂安•葛朗宁  豆瓣介绍
  1. 我想先说说读书的目的 很多人读书的目的是读书本身,所以目标和重点放在了书的数量上。比如很多人的年度目标会写“今年读书50本” 我觉得这就跟订了个目标说我今年要吃1000碗菜一样,既不关注自己需要吃多少,也不关注好不好吃 书是你和作者隔空交流的工具,我们与人交流的目的可以是:交换想法,学习新东西,锻炼沟通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增进感情等,但是不应该有个目的就是交流本身,目标就是交流次数要达到多少。 所以,我觉得,在读书之前想想自己的目的是什么,选书之前问问自己最想要什么或者缺什么 有人想减肥,那就去看健身的书,锻炼也需要正确的方法才不容易受伤 有人想学英语,就去看学英语的书,好的学习方法能事半功倍 有人想提学习时间管理,那就参考易仁永澄的书单吧 总之,你当下需要提高什么就去找什么书看,如果有很多想看的,那就排一个优先级,先从一个类别入手 很多书都会有参考书目,在某个领域要研究下去完全可以由一本书的一个点扩散到面(没有参考书目的可以参考豆瓣)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书对同一个人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同一本书对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阅读方法,这个没有标准答案 具体面对一本书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读,就跟你面对一个人要怎样来交流一样,完全取决于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有的书需要深入分析,反复的读;有的书只需要浏览,掌握大纲;有的书可以只看某些章节 分析阅读可以参考《如何阅读一本书》;片断阅读可以参考《这样读书就够了》;浏览可以参考《快速阅读》等 我个人觉得无论读什么书,先看目录,知道一本书的框架,然后带着问题花最少的时间浏览一遍,掌握大纲,接下来需要分析阅读的再细读 我前面提前读书目的不应该是数量,那是因为如果目的不对,数量再多也没用 看书如果不反思总结,不变成自己的东西,看完就忘,光有数量也没有用 但是当你能把书里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那数量的提升会给你带来质的变化 所以当你在列书单,订目标的时候,把目标再细化一些 比如年度目标:今年读书50本,再细化一下,要包括哪些类别,每个类别有多少本,再列出书单(可以暂时每个类别先列一两本,在总结的时候再补充或更新书单)。列出书单以后,在每本书后面写上你阅读的目的,你想解决什么问题。做好这些准备之后再开始去阅读。 最后别忘了,即使是只需要浏览的书,看完以后也应该总结,如果实在没有感想,可能是不适合当下的你来阅读,那至少给这本书做个思维导图 再补充一点,不是什么书都适合当下的你阅读,所以读书要有目的但是不能太功利,有的时候有些书读完了就是对你没有任何好处,甚至都不能让你开心,但现实就是这样,读书越多的人读的烂书也越多。 想给自己多一些挑战,就在读完一本烂书后写一篇总结,详细的写写这本书为什么烂,对你自己以后的写作有什么启示,以后选书要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