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故事

活动组织开始到目前,我们“悦读活动”一直在成长中,在感受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也在路上积累着。在路上我们一起结伴通行认识了很多热爱阅读的朋友,以共同阅读一本书,交流一个“主题”的方式,产生的很多可贵的火花。在它的成长中,组织者也感受到带来的巨大收获,更加让他们为这个活动无私付出努力,让更多的朋友参与和组织活动中,一起感受“悦读”的魅力。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收获了很多,更加让我们坚持把活动做好。以下和您分享下在过程中分享的足迹,如果您也在组织阅读活动,希望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帮助。

此次分享组织“悦读活动”的收获,在YY语音分享了。希望通过这种更加具体和形象的方式给您带来一些收获

下载录音:传送门

 

一、关键字串连起来这个过程

慌乱组织、未知摸索、小有收获、快速成长、差点过头、重新梳理、平稳心态,平衡时间控制、多向输出、逐步积累、志愿参与、再次整理组织活动的初衷、确定目标、再次坚持。

二、收获的变化:
1、开展活动前,找到支持你活动的理论基础;
2、先在小范围开始活动,与参加活动的人一起摸索活动的方式;
3、做完第一期后将会对你的组织方式会有很多调整,多多总结,遇到问题虚心请教;
4、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好前后发生的原因和你想得到的解决方案,带着它们去请教高手;
5、你没有权力要求别人去做具体的事情,但是你可以“温馨提醒”对方;
6、善于寻找活动中的志愿者,相信热心的人无处不在。短时间没有响应你,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你的信息;
7、善于切换自己的组织活动的角色,把自己也当作一个参与者;
8、确定清楚自己的位置,不要因为你在组织,你就高人一等,虚心请教,永远不会错;
9、对于有更好的组织活动方式和建议,要有推倒重来的勇气,发生的事情已无法改变,能够改变的就是即将发生的事情。
10、集体分享的时候,注意控制时间。邀请他人参与,也要尊重对方付出的时间。

三、其实我们也有遇到的问题

1、不知道如何开展活动
2、对于参与活动人数控制能力
3、沟通能力的问题,担心遇到高手,不知道如何应对。
4、活动开展了需要投入的精力会不会很影响工作
5、组织分享活动的时候控制能力;
6、沟通的时候一下子就陷入到交流中,消耗时间巨大,但是收获并不多;
7、面对质疑声音的时候,总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8、工作量太大,活动的事情,开始侵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时间;
9、回复每一个人的第一次总结内容,会不会容易暴露自己知识的拙劣;
10、我的部分观点得不到认可;
11、有一些内容其实我自己也理解不清楚,没法与他人交流;

四、实际上发生的一些细节

刚开始组织活动的时候,这个时间是整个活动高速成长和逐步出现雏型的过程,同时也很容易被快速成长冲昏了头脑,容易让我们忘记,组织活动开始的初衷。

当你在考虑接下来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实际发生的概率都很低,未来的事情更多是未知,唯有保持谨慎的心态,一步步来即可。往往当你面对到了问题,也没有想想中的那么复杂。(寻找志愿者帮忙)
寻找他人帮忙的时候,也要开放自己,让他人来信任你。我把一起活动里面涉及的所有内容都共享给对方,让他们看到我的诚意,也感受到这是一个可以帮助到大家的活动。

PS:看到这里,其实组织“悦读活动”背后故事大概了解了。如果你有耐心的话,下面再分享一些在思考解决问题时候,如何来解决问题。

 

五、 故事背后的小故事

下面的文字会比较混乱些,遇到问题的当时临时记录下来,思路比较混乱一些,也正好反应了当时解问题的一种心态。本想着修改下,想想或许这些混乱也是一种经验,背后的摸索展现越详细,可以带给后来者更多的参考性。所以也就直接分享出来。我也欢迎更多想组织活动或者项参与活动的朋友与我交流,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不管是参加读书,还是组织活动。

第二期活动一开始的报名时间是设定在9月1日一天时间,而还限制人数,之所以这样做设置是担心,对活动的整理跟进不到位。因为第一期中有一个环节是1vs1对话,就是我充当一个聆听者来听成员给我分享阅读心得,增加他们的主题性的输出机会。一共有10人,我感觉这个环节工作量还是蛮大。出于这样的想法,我对于第二期就有了设置参加活动门槛的想法。再与永澄哥商量活动的开展沟通中,建议我加长报名时间和不限制报名人数,当时我内心更多的是担心,由于之前的经验就在面前,似乎我更加有理由不去这样做。但是他说了一句话“我全力支持你这期活动”。突然感觉有一股力量涌入,心想有啥好担心,尽管去尝试,天知道我就一定搞不定,没有试过谁都不敢保证。正是因为这种心态让我保持一直想着如何做好这期活动,因为我需要面对的问题很现实,人数肯定比之前多,意味着之前的组织方式不再适用,如何让参与活动的成员,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呢?我就这样带着这些疑问和挑战在摸索着,首先我找到了自己的出发点,假设我也是一个参与活动成员,我希望组织者如何来让我参与更多,感受更多的社群力量。这时我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在博弈了。作为组织者,有新的想法时,我就又扮演另外一个角色,来PK它,是否靠谱?是否鸡肋?有无实践的意义。当我把自己说服了后,我就书写下来,当你写下来后,来读这些文字,你又会发现有不一样的时间来看待。就这样把一些零散的想法记录下来,然后慢慢填充内容进入。

在第二期第二阶段时,如何来让参与活动的伙伴来实践,这个问题着实难着我了。参与活动每个人的遇到的情况不一样,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还有一些经验丰富的人,完全就没有必要通过这种方式实践。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本阶段有时间限制,对于我在运用一些自我管理和提升的实践方法,深深明白这是一个需要实践和毅力坚持的过程。例如要养成一个习惯,按照传说的21天时间我们活动的实践也完全不够,何况21天就可以建立一个习惯,我个人实践经验来判断,这完全是不可能的,至少我是这样。如何来设置这个环节也让我带着这些疑问闹心了2天实践。
后来我突然想通了,因为我之前有过如何转换角色来思考这些问题,我又一次扮演了参加活动的过个角色。假设我是新手,对于这些书中方法完全是全新,方法又太多,不知道如何下手。我想法的方法就是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判断一些简单的实践方法,来设定让新手们去完成那些目标。对于刚入门有一些经验,但是又在寻找突破口的人群又要如何对付呢?那我就建议他们把书中的一些方法融合自己的实践中,因为他们自己有一套方法了,不建议去改变现有,而是运用新的方法来融合自己的自我管理系统,然后来和我们分享他们的再次再次使用的心得,每当分享的过程都是一次学习的内化过程。那接下来对于有实践经验,有已经建立了一套自我管理系统的伙伴们,要如何来给他们建议呢?其实这部分人群,对于我本人来说是最没资格给建议,很清楚自己的能力范围。但是我转换下角色,鼓励他们来分享,他们在阅读书籍的心得和对于书中的方法,如何来吸收这些知识和保持独立的思考。
当我把这些想法梳理到文字中后,将它发给一直在指导我组织活动的几个伙伴们,帮我把把脉,对于这么一个设置目标的方式是否靠谱,你要知道当一个人陷入自我感觉很好的文案时,就会容易脱离原有活动的目标。很不幸的是我就犯了这个错误,但是我的犯错不是当下,因为这个阶段还没有开始嘛,他们看了之后我收获了一些建议,更重要的是他们让我认清楚了,这个活动目的,我们是组织阅读是为了帮助大家提升“阅读的收获,知识的内化”。